駐村二三事
來源:榆林日報 時間:2024-08-31 10:31:42 編輯:郝莉娜 責編:王丹
綏德縣薛家渠村是由義馬河南北兩側的黃家川村和薛家渠村兩個自然村合并而來,義馬河作為薛家渠村的“地標”,見證了薛家渠村歷史的變遷,也是薛家渠村離鄉游子的一縷鄉愁。去年5月,我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這里,開始駐村工作。
村里的“地標”義馬河附近有大量垃圾堆積且鮮有人主動清理,了解后才得知,村里衛生一直是由村里的公益崗保潔員在負責清理,但公益崗保潔員大多年老體弱,很多衛生死角盲點難以覆蓋。與此同時,大部分村民公共環境意識淡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塊頑疾。
我把村“兩委”拉到一起研究解決的辦法,重新制定了村民清掃村內衛生的各項細則,與愿意加入到保潔員隊伍的村民簽訂了清掃村內衛生協議書,并將村內衛生區域劃分成24個單獨的“小塊”,不僅安排專人負責清掃,每周還會開展三次以上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如果保潔員所負責的區域在評比中3次不合格,將被移出保潔員隊伍,反之,獲評“優秀”的保潔員就會獲得一張積分券,每張積分券相當于10元錢,可以在村里的商店和飯店消費。以一季度為周期,商家再拿著積分券到村委會核銷。
實施積分券獎勵辦法后,村里保潔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獲得感大大提高,村子變得越來越干凈。為了讓積分券發揮更大的治理效果,我們又將好人好事、義務勞動和為村集體發展作貢獻、出點子都納入積分券獎勵政策。
“村集體收入想要提高,項目落地不可少?!边@幾乎是所有駐村干部的共識。但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項目到村后難以產生“雞生蛋,蛋再生雞”的效果。部分項目因為前期調研不足,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和科學的運營模式,贏利困難,僅能勉強保本。
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我選擇用“以小引大”的模式去推動產業發展。2023年,我們用6萬元資金試著租了幾間村民的空閑房屋,又采購了三臺設備和原材料,拉著三五位村民辦起了紅土地掃帚廠。
掃帚為手工制作,有著機械化難以替代的優勢——不易掉枝,因此獲得了很多環衛工人的好評。這讓我們薛家渠村的掃帚逐步形成了口碑,掃帚廠成立半年后純利潤就達到13萬元,目前的采購訂單已經排到了3個月之后。
為了保障掃帚廠繼續良性發展,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起對掃帚廠進行了下一步規劃設計。截至目前,薛家渠村村集體收入已突破百萬元。
這一年來,我深刻體會到為村民做實事的成就感,這讓我樂此不疲,我也逐漸成了一名薛家渠村村民的“勤務員”。
村里的老太太霍文英為了照顧親人,長期住在離村35公里外的親人家中。一天中午,她來辦公室找到我,不好意思地說:“我人經常在其他村里,過年過節村里發的慰問品總是沒辦法回來領,也不好讓你們送,我也缺這些東西,不知道有別的辦法沒有?”
從這天起,每逢村里發慰問品,我都會開車專程把慰問品送到霍文英手里??粗_心的神情,我覺得我這個“勤務員”的付出特別有價值。
去年,很多村民家里養的山羊銷路不暢,一個個五大三粗的陜北漢子整天唉聲嘆氣??吹竭@一情況后,我向幫扶單位請求“支援”。幫扶單位的領導也十分重視,幫我們聯系了多個市級大型單位部門的餐廳,并達成了長期羊肉供給協議。這一下就幫村民銷售了近3000斤羊肉,解決了他們的銷售難題。
自打村里和市里多家單位達成長期羊肉供給協議后,我這個“勤務員”又多了一項送羊肉的工作。每次我周末開車返回市里時,車里總是裝著一袋袋的羊肉。
“做完晚飯就把炭灰、柴灰壓在火上,第二天早上再撥開灰續上柴,等火苗大了再做午飯?!边@是村里五保戶黃萬厚向我分享的“生活小竅門”。在黃萬厚看來,灶臺里留著底火,做飯時不需要重新生火,很方便,而且在冬天還有取暖的效果。
但灶臺長期留底火很不安全,尤其冬季門窗封閉,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和隱患。對村內老人逐一走訪后我發現,“黃萬厚式”的生活習慣在村里并不少見,且大多為孤寡老人。
為了消除安全隱患,我申請相關資金對村老年幸福院進行提升改造,增加了餐飲設備,把村里的孤寡老人請進幸福院的小餐廳就餐,每頓飯經村里給予補貼后個人只需要付3元錢,省時、安全又不貴。黃萬厚笑著對我說,自己的“生活小竅門”過時了。
如今,看著村里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的心里更是樂開了花。
作者:劉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