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村莊
來源:榆林日報 時間:2024-08-31 10:30:17 編輯:郝莉娜 責編:王丹
我的老家在綏德高山上,山是石頭沙土堆積而成,窯洞與山齊頭并進,連綿起伏的山脈守著村莊,村莊也守著大山,守著祖祖輩輩的鄉親。
二十多年前,村里基礎設施差,村民出行難、吃水困難,電費昂貴,生活大多拮據。那時父親30多歲,是村支書,每每看著“窮”字籠罩著整個村子,父親總是無奈地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每天干完繁重的農活,便坐在院落里“吧嗒吧嗒”抽著煙,一籌莫展。
為了解決村里迫在眉睫的“吃水難”問題,父親起早貪黑,爬坡下洼,翻過一道道溝峁山梁,在村內及周邊尋找適合的水源。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搜尋,終于在村子附近一條溝的石縫間發現了泉眼,里面流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在陽光下萬般耀眼。父親高興極了,隨后便帶領村里的壯丁在水源處開始清掃,修建蓄水庫。當一泓甘甜的泉水流淌至水庫時,村民們打心眼里高興:吃水難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管護莊稼、放羊是父親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不論嚴寒酷暑、朝陽暮雪,月亮星辰常伴隨著他。家里有五個孩子要吃飯要上學,加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父親休息的時間很少,所以看起來要比同齡人大好幾歲,歲月過早地在他臉上留下了條條溝壑。
幾年后,隨著國家種種惠民政策的到來,村民的生活水平節節高。父親和村民一塊合計著怎樣鋪管子路線最短、最省錢,帶頭和村民一起挖渠、鋪管、埋管,安裝水龍頭、水泵等。經過近一個月的奮戰,每家每戶都吃上了像城里人一樣方便的自來水,而且是泉水??粗畤W嘩地從水龍頭流出來,鄉親們是真正體會到了啥叫幸福。
好政策陸續地到來,父親年齡也越來越大,但他工作熱情不減。他聽說拉電網能為全村節省不少電費,而且有專業人員來安裝,這對村民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他便聯系鄉鎮部門,積極溝通協調,最終村里的電網坐落成功,電費直接減半,村民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要致富,先修路。鄰村來了修路隊,在父親的協調溝通下,我們村也來了,父親這下可忙壞了,他廢寢忘食帶著修路隊看村里和鄰村間的路況。父親騎著摩托車多次往返城里,與施工隊的工作人員溝通,與張家商量李家溝通,經過兩個月的擴路、推平再到硬化,村里的路終于修好了。村民行走在平整寬闊的道路上,心里美滋滋的,三輪車拉農作物不再顛簸,大家出行也更方便了。
家鄉的面貌改變了,美好的愿景逐年變為現實。如今,父親已60多歲,退休后常住在縣城,但他的心在村里,也時常關注著村里的發展與變化。父親與村莊的情誼是深厚的,似一首唱不盡的歌。父親多年來始終踐行著一個老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張丹